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就下载 > IT资讯 > IT新观察 > 网络语言低俗化愈演愈烈,令人忧心忡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给网络低俗用语搞了个排行榜。我们看到,在25个(组)此类词语中,位列前三甲的,是尼玛、丝和逗比。这个排行榜自然没有任何荣耀可言,可称“黑榜”,排名越靠前的,表明越粗鄙不堪。因此,“黑榜”不仅给我们带不来任何欣喜,而且只能令人忧心忡忡。

网络时代热衷于制造新词,哪怕没几天功夫就成过眼云烟,网友仍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驱使,要交给专业人士去研究。笔者在这里忧虑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的愈演愈烈,如尼玛、草泥马、特么的等等这些被同音利用、原本在生活中彻头彻尾的脏话,仅仅几年前最多十几年前对于一个稍有文明素养的人来说还羞于出口,经过所谓网络便摇身一变地神气起来,竟然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挂在了大量手里攥着不低学位文凭的青年男女的嘴边。诚然,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低俗用语,都有脏话,但其出现的频率与人的文化素养呈正相关。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以《水浒传》为例,“”不离口的,都是李逵、孙二娘那些纯粹的粗人,而林冲、扈三娘这些稍有教养的人就不会。而当下网络语言中的脏话,显然抹平了吐出者的“身份”界限,可惜的是,这种抹平没有任何“进步”的成分可言。

网络语言低俗不低俗,对我这一代人来说尚能泾渭分明,因为我们有正常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支撑。从一开始就深受网络影响的青少年呢?打个比方说,我们这代人就像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杨子荣打入威虎山之前,要操练一通“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来应对座山雕,他很清楚那不是正常说话而是土匪黑话。网络语言的泥沙俱下,青少年有这种辨别能力吗?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倘若从一接触“社会”开始,就你妹、装逼、小婊砸,在正常的人际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娴熟运用之,将来怎么可能分得清什么叫脏话?什么叫低俗?

《宋书袁粲传》里,袁粲讲了个故事:“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本来正常的国王,反而变成了异常。现在的网络语言正有此种倾向,运用低俗语言来表达成了正常,大家无不津津乐道,而使用本来的正常语言表达却成了“装逼”,正常与异常全然颠之倒之。可悲的是,《报告》在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丝、逗比和叫兽,全在“黑榜”那25个(组)之列。也就是说,一些传统媒体在为网络低俗语言推波助澜而浑然不觉。

识者以为,网络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阶段的网民情绪、一个时期的社会心理、一个层面的民众素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其实,无论线上的网络低俗用语是否折射了线下的现实社会,单就对一种极其成熟了的语言文字缺少敬畏之心、以“取其糟粕”为能事实则作践的做法,我们已足有忧心忡忡的理由了,这不是与辜鸿铭喜闻小脚之臭殊途同归吗?

上一篇:电商百强城市出炉:深圳第一

本文地址:IT新观察 >> http://www.9xz.net/it/xinguancha/54216.html

下一篇:这种短信千万别点:已诈骗700余万元

  • 打印
推荐阅读
热门专题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